SINOFACE|海华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24|回复: 2

琅岐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6 23: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ackey 于 2009-10-26 23:43 编辑
$ O4 ^/ U' _& ?+ k2 X, L
5 A. L! W3 v' o; N; e+ B 琅岐本岛地图琅岐岛
1 F$ D3 Z& ^" \1 q% T7 ?  福州市琅岐经济区琅岐镇位于闽江入海口,东经119‘33’,北纬26’4’,为闽江口冲积平原。全岛总面积92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五大岛,岛三面环江,东临大海,土地平坦肥沃,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周边无工业废水、废气污染,是一块无公害的净土,属亚热带晦洋性气候,四季温和,年平均气温19.3℃,无霜期360,雨量充沛,年降雨1600mm。岛南面跨江琅岐大桥与长乐市相连,距长乐国际机场26公里,距福厦高速公路25 公里,距松下港口35公里,距福州中心48公里;岛西面三艘 80吨的轮渡对开,紧临104国道,距福州经济开发区及马尾港 20公里,距福州市中心40公里,隔海台湾马祖岛18海里,距台湾基隆港146海里,交通十分便捷。$ R3 n# z$ C* F
  琅岐历史可追潮到南北朝,开辟于唐朝,发展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991年10月琅岐乡改为琅岐镇;1996 年1月,琅岐镇由福州市郊区划入福州市马尾区;1999年12月,省政府批准设立琅岐经济区。琅岐镇现辖5个管理区,29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7万人。建有11万伏变电站、万吨自来水厂、万门程控电话模块局,邮政分局、300吨滚装码头、环岛公路等基础设施。现有大学学院1个,为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中学4所,其中完中1所;小学15 所,其中中心小学3所、私立学校1所;幼儿园11所。有影剧院4家,镇退休老干部活动中心1个,村老人活动中心35个,小公园4个、卫生院2所,卫生所10所,闽剧团1个,十番乐队5班,管弦乐队1班,群众文化生活有肩头戏、游神、闽剧、尺唱、评话、舞狮、高跷、腰鼓、陆地行舟、摄影、歌舞、诗会、象棋、灯谜、书画等。
( x) t% N. H( u[编辑本段]琅岐近十年历史沿革8 H' r1 o* l9 N3 I* O1 n
  1991年10月,琅岐乡改为琅岐镇,辖9个管理区,39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 1993年福建省政府批准琅岐岛为高优农业示范区。 1994年7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把琅岐岛建设成为:现代化的蔬菜副食品基地和具有田园风光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区。 1996年1月,福州市行政区划调整,琅岐镇划归福州开发区(马尾区)管辖。 1997年,国家农业部、外经贸部和国台办联合批准琅岐岛为海峡两岸(福州)农业合作实验区琅岐示范区。 1999年12月,福建省政府批准成立福州市琅岐经济区,同意福州市琅岐经济区管委会作为福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规格为正处级。 2000年7月19日,福州市琅岐经济区正式挂牌成立,下辖琅岐镇和旅游度假区。
# e: ?, l; X8 S. U3 N* N[编辑本段]一、自然环境% _8 y# M& ?- x1 S6 r* T; I- x, B
  琅岐镇地处闽江入海口,系闽江口的一个岛屿。闽江环于三面,东与马祖列岛隔海相望,相距18海里,西面隔江与亭江镇毗邻,南面出琅岐大桥与长乐市猴屿镇接壤,北面与连江琯头镇粗芦岛、壶江对峙。距福州市区40公里、马尾区20公里、福州长乐国际机场25公里、松下深水码头35公里、福厦高速公路25公里、台湾基隆146海里。全岛总面积9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5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7平方公里;岛东西长15.3公里,南北宽8.1公里;海岸线长30公里。岛中部为丘陵地,四周为平原,海拔最高的白云山为275米,其次为九龙山海拔255米。环岛海堤42公里,其中万亩片海堤20公里。境内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2℃,无霜期360天,日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受潮汐影响,潮水落差6米,最大潮水达罗零6.8米,每年有影响的台风平均2~3次,风力最大达12级。岛东部靠海为咸水,潮流畅通,饵料丰富,适合海水、滩涂养殖。岛西部沙芦口为淡水,从雁行江注入,日进水150万立方米,供岛内人畜、农业灌溉用水;岛上地下水资源丰富,水井尤多,可供生活用水。但每年都有台风来袭.
, C( V6 E* d, S- x& t+ S5 d[编辑本段]二、建置沿革# }8 C. Q* p+ B3 o5 |  k
  琅岐岛古称“琅琦岛”、“琅琦山”、“嘉登岛”,因刘姓人家较早迁居岛上,俗称“刘岐”。唐代属闽县晋安乡海畔里。宋代属闽县晋安东乡,里名不变。元代,海畔里与海曲里(壶江、川石岛,现属连江县琯头镇)合并为嘉登海曲里。明代,改为嘉登里。清代,为闽县东南二区嘉屿区。民国23年(1934年)属闽侯县四区;民国24年改属闽侯县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8月17日琅岐设闽江口军民办事处。同年12月琅岐属闽侯县二区。1954年11月,二区辖闽琅镇和衙前、三平、吴庄、海屿、云龙、金砂、凤窝、龙台、公婆等乡。1956年6月,琅岐划归连江县,同年,10月又划归闽侯县。1958年8月,琅岐拆区并乡,改为琅岐镇;同年11月成立琅岐人民公社。1961年11月,琅岐由闽侯县划入福州市郊区。1963年6月,琅岐设区公所,辖10个人民公社、36个生产大队。1970年,琅岐从福州市郊区划入连江县。1975年12月,从连江县划归福州市郊区。1984年,琅岐人民公社改为琅岐乡。1991年10月,琅岐乡改为琅岐镇,辖9个管理区,39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995年11月,琅岐镇划入福州市马尾区。
& a" `; h3 q! c5 G* a! }1 ?5 e1 S  1997年,琅岐镇辖26个村委会(农旗、光辉、星辉、光明、勤耕、群星、星光、红光、红星、劳丰、劳光、争丰、乐村、建光、劳团、东红、荣光、吴庄、海屿、云龙、龙台、后水、院前、南兜、董安、凤窝)和1个居民委员会(闽琅居委会),全镇人口7.23万人。
/ L" x% g# S* T$ E3 T$ Y* L[编辑本段]三、海岛建设9 p3 o7 ?# U/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琅岐镇加快海岛建设。“七五”期间,海岛建设总投资1530万元,先后完成人畜饮水等建设工程。1991年以来,继续投资2亿元,作为岛上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建设。到1997年底,建有一座11万伏变电站,日供水1万吨的自来水厂及6个自来水供水站;建有万门程控电话模块局,已开通9240门程控电话。开辟商业街750米,拓宽改造旧街1000多米。全岛人均住房面积24平方米。
1 q: Y/ N0 p( U9 X; o  琅岐岛江海通津,水陆交通便捷。琅岐港为闽江下游三大港口(福州港、马尾港、琅岐港)之一,为闽江门户港口。江阔港深,不冻不淤,为良好避风港和对外通商口岸,岛西北部江岸可建2万吨泊位的码头,利于对外、对台通商。岛西部新道建有300吨轮渡滚装码头,与104国道接连。岛南面建有福州琅岐大桥及接线公路,与长乐国际机场、松下深水码头、福厦高速公路接轨。建成环岛水泥路及江滨水泥路、度假村公路等绿色通道。已开辟琅岐至福州40路班车,轮渡码头(东岐)至福州36路班车,琅岐至福州中巴车站,长乐金峰至连江县城,以及闽东至闽南的车辆多由琅岐岛过境,陆上交通四通八达。岛上设有闽江下游航管站,福州至琅岐的班船、快艇以及福州至连江粗芦岛的班船均在琅岐客运码头靠泊。全镇有运输单位5家,大小货运船只200多艘,农用运输汽车100多辆,货车10余辆,还有中巴、小汽车、的士100多辆。# u, u- Y  B" h( F& U, l1 |: f0 s
  琅岐岛为滨海生态旅游区。有龙鼓海滨度假村的夏威夷四季会议度假中心、金鸡花园、琅岐会议接待中心、金鸡游艇码头、园元山庄、电信培训中心、邮政培训中心等宾馆、别墅。旅游景点有:白云寺、天竺寺、南山寺、天安寺、金牌山古炮台遗址、天后宫、泰山庙、昭烈王庙、尚书墓,以及朱、董、江、陈氏宗祠,还有度假村的砚池湖、古朴树林、金鸡、白猴以及滨海田园风光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如绿丰、万叶园、鑫泰盛四季果园等。
+ ]/ f$ r4 `7 q2 P# x/ w[编辑本段]四、经济发展  W8 J- s3 N- ]9 _4 T; y/ i1 b
  琅岐岛是传统农业区。农业以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为主,农产品有稻米、甘薯、柑橘、无公害蔬菜、西瓜、葡萄、枇杷、甜瓜、莲藕、鸭蛋、牛奶、水禽、缢蛏、文蛤、红鲟、芦虾、螃蟹、淡水鱼等。乡镇企业主要是机砖、汽车装潢、农产品加工、冷冻厂、冰厂、建筑、手套出口加工、台甲草编等。在农业产业中,种植业约占50%,畜牧业占20.5%,渔业占29%,林业占0.5%。岛上九龙山高岭土蕴存量500万吨,已部分开采。琅岐岛自古以来就是闽江口农副产品集散地,市场繁荣。全镇现有农贸市场12个,总面积3850平方米,商业户805户,年集市贸易成交额9850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7830万元。琅岐“双圈牌”出口砖曾荣获农业部部优产品称号,琅岐台甲草编参加北京国庆十周年展览,受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赞扬。琅岐味蛋出口日本、新加坡,琅岐葡萄被评为优质绿色产品,琅岐西瓜在历次质量评比中均名列前茅。琅岐作为“禽蛋之乡”被列入全国《名都、名乡、名号》一书,1988年琅岐跨入全省亿元乡、1990年跨入全省科技示范乡、1996年跨入全省小康镇的行列。1997年,全镇农村社会总产值达8.18亿元,比增22%,工农业总产值3.9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63亿元,农业总产值1.34亿元。村镇企业总收入2.1亿元,出口交货总值4327万元,镇财政收入169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05元。提供蔬菜4.5万吨,生猪出栏4.05万头,家禽出栏188万只,蛋品上市5905吨,水产品上市8296吨,牛奶上市2804吨,水果上市11905吨。
% Z* J. u0 n& B. B9 b! h[编辑本段]五、文教事业: ?* |9 _5 D1 ?* ?
  进入20世纪90年代,琅岐镇文教卫生事业蓬勃发展。1997年,全镇有琅岐中学、金砂中学、龙山中学、海云中学4所中学,其中福州琅岐中学为完全中学。还有1所福州私立章英学校(为九年制学校),小学15所,其中有中心小学3所。幼儿园12所,其中私立欣贝幼儿园1所,为福州市实验幼儿园。建有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全岛在校中学生4963人、小学生8791多人,教职员工662人,幼儿保教人员80人。全镇有影剧院4家(镇文化宫、红旗影剧院、云龙影剧院、金砂影剧院),有文化中心站、文技校、退休老干部活动中心,村“老人之家”35所,敬老院1所,小公园6处,镇卫生院2所,村卫生所10所,卡拉OK歌舞厅6家,旱冰场3所,业余闽剧团1个,十番乐队5班,管弦乐队2班。群众文化生活有闽剧、肩头戏、高跷、评话、伬唱、舞龙灯、舞狮、龙舟、陆地行舟、腰鼓、歌舞、诗会、盘诗、灯谜、象棋、摄影、录像、琴、剑、书、画等,编有《琅岐民间文学三集成》。
+ z& s3 J  _: g" G% Y, `% D" [[编辑本段]六、人文景观$ l& D5 B* b% R& s# `
  琅岐岛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人烟。唐辟海陬,宋稠庐宇,明标宦绩,清振科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岛。岛上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历史上中进士、举人的有40多人。宋明时期,出过3位尚书:宋朝参知政事、礼部尚书林存,兵部尚书王祖道,明代礼部尚书陈文肃。还有贵州左布政使董和、户部郎中江文沛、韶州司马董廷钦、工部员外郎董养河,清代川东兵备道陈燮,民国海军中将任光宇、北京高等法庭庭长翁敬棠,民革福建主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刘通等。琅岐已公布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金牌炮台、衙前陈氏宗祠、董廷钦墓(附属文物下岐董氏宗祠)。已开放的寺庙有:白云寺、天安寺、南山寺、天竺寺、下岐天后宫、海屿天后宫,基督教堂有村前里堂、海屿堂及金砂、凤窝、云龙等基督教活动点。
! c9 D! y/ |5 a7 M. V% ]' s& U' J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意大利茂丽财团、日本东帝士财团、台湾羽田财团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曾先后到琅岐考察。1994年7月19日,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在琅岐建设现代化蔬菜副食品基地和具有田园风光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区;随后,琅岐又成为海峡两岸(福州)农业合作实验区。/ z# |+ Y& F' ^3 x7 W
[编辑本段]昔日的辉煌
( |# z8 ~( @" {  上世纪50年代,琅岐人民在农业生产和海防前线建设中取得巨大成绩,著名诗人贺敬之赞颂“琅岐岛,英雄的岛”;老一辈革命家邓子恢(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鼎丞(时任最高检察院院长)、叶飞(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等都莅临琅岐视察;1959年11月,以时任文化部部长田汉同志为首的中央慰问团在金砂乡隆重演出,琅岐人民有幸目睹艺术大师梅兰芳、侯宝林、严凤英等的风采。《人民日报》曾以通栏标题“阳光普照琅岐岛”,报道琅岐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绩。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简报”也专题报道琅岐金砂乡农业生产大发展与琅岐万人挑灯修建琅岐幸福水库的情景。昔日的辉煌,是琅岐人的骄傲;昔日的辉煌,永远鼓舞琅岐人不断前进!6 w5 H% Y, r. J3 G0 P1 S+ D
[编辑本段]琅岐大桥
- i8 _' C& o% r# a0 v! L, O  1995年琅岐政府做出建设琅岐大桥的决策,发动全岛民众的捐款酬资,并得到南京军区、国家交通部、省、市、区政府,以及广大的海外琅岐侨胞的大力支持,于1995年9月22日正式动工,经过两年的紧张施工,克服了许多困难和技术难题,战胜了台风与大潮的袭击,并经历了台海地区小规模地震的考验,终于在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前夕桥面全部合拢,8月17日全面完工,同年10月1日正式通车。 7 A! w/ C$ o0 A5 Y+ b2 _3 C, c$ U
  琅岐大桥是一座平面桥、公路桥,由福建省交通厅设计院和福建省公路学会联合设计的,并由国家交通部航道工程局承建,总投资6000万元。
; V5 L8 E' g  _! C  琅岐大桥北连琅岐岛南岸的浮岐洲,南接福建省长乐市猴屿镇浮岐村江岸,桥面全长973米,加之浮岐洲路面,总长1956米。桥底有29个桥墩,57个桥孔,桥墩之间最大距离为30米,桥面净宽11米,其中车行道9米,两侧人行道各2米,大桥两端各用花岗石砌成的桥堡,桥两旁的护栏也为钢筋混凝土,桥栏面两边有钢管凌空弧形灯柱,灯柱安装高压水银灯,共里灯柱66根。
( K( h& A! Y7 d% q1 e( N9 V  桥头建有门亭,为琅岐吴庄旅美华侨林长庚独资捐建,门亭上的“琅岐”二字由当时中共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政协主席)题写。" N, K/ i( E; X) h: j8 K1 a  Z
[编辑本段]宗 祠 文 化
- x. P# ^* O0 o; E  琅岐镇是琅岐最繁华地带,这里人口稠密,主要聚居朱、董、江、陈四个姓氏的二万多居民。
8 @; |4 ?6 P" P! [! \  琅岐岛的先民大多是七、八百年前从中原一带迁徙而来。原先中原地域多战乱,多水旱灾害,那里的人们为生存计,离乡背井来到琅岐岛。据传是刘氏家族最早迁移琅岐岛,所以俗称“刘岐”,后来更有许许多多姓氏的人家登上琅岐岛,共同开发这个宝岛,所以以后就改名为“琅岐”。“琅者,宝玉也;岐者,水中之高地也”。
1 d4 Q5 M# l4 G2 g0 y# P8 U! T$ P0 |5 X  水有源,树有根。先民们不忘祖先,为表达对宗祖的缅怀,宏扬祖德,这样,各姓氏的宗祠也就应运而生。宗祠极具古代文化内涵,琅岐“朱、董、江、陈”宗祠,都是文物保护单位,而且集中在817街不到500米范围内,因此,也就成为一个研究非物质文化的系列载体和旅游观光的集中景点。四个宗祠既共同具有宏扬祖德的宗旨,明清建筑的特点,,又各有特色,所以极有系列观赏与研究的价值。
  J# M& U- T* w2 B! ~  “朱氏宗祠”背山临街,福州琅山朱氏宗祠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琅岐岛牛屿山西麓,背山临街,祠面宽11.5米,纵深69米,建筑面积865.5平方米,祠构堂皇,四周烽火高墙,飞檐包脊,青瓦盖顶。朱氏宗祠突出地表现琅山朱氏历代崇尚儒家思想,倡导“忠、良、孝、友”,墙面镌刻有“朱子家训”和“朱伯庐治家格言”,厅壁镶嵌有朱熹手迹与“忠、义、节、孝”人物形象石雕,楹联撰文也多是赞颂理学宗师的,这些都表现对儒家精神的崇尚。门口左右石鼓,祠前一对石狮对峙。双斗旗杆高竖,显耀琅山朱氏历代辉煌。祠为三进,步步登高,层层仰止。殿堂均为穿斗抬梁木构,保持明朝建筑风格。大厅悬挂“敦厚堂”匾额,显示琅山朱氏倡导忠良孝友,敦亲睦邻。大厅正上有精美牌位阁楼,放琅山朱氏历代先祖于族人牌位与祖先画像。祠内楹联均为琅山朱氏先人与后裔所撰,书法名家书写;大厅与回廊悬挂朱熹手迹木刻和诸多书华,文化氛围浓厚。祠前建有照墙;祠后辟有紫阳公园,颇有特色。4 F$ ^/ r3 n) b" L) Q1 p- E+ \- X
  琅山朱氏是唐宰相朱敬则后裔,朱敬则被尊为琅山朱氏始祖。唐宋史料`福建官方档案`琅山朱氏古族谱均记载琅山朱氏源于河南永城,乃黄帝之后古邾国支系永城朱操次子朱敬则后裔。入闽有一千一百余载,入闽始祖乃朱敬则七世裔孙唐户部尚书朱光启;迁琅八百余载。始祖乃朱光启十二世裔孙南宋宰相朱倬;迁琅山始祖乃朱倬曾孙朱君美。迁琅山以来已传二十五世,后裔一万有余。晋史载有朱龄石传,唐史载有朱敬则传,宋史载有朱倬传等,琅山朱氏是琅岐唯一正史记载祖先的姓氏,唯一正史记载世系的姓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朱敬则注)。碑刻记载,琅山朱氏宗祠始建于大明宣德十年(1435年)由琅山朱氏福房五世祖朱奎发动族人修建;大明崇祯八年(1635)由琅山朱氏禄房右十世祖朱明庭出资重修;沦陷九十一年(1736年)琅山朱氏出资再一次重修;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琅山朱氏再次重修;共和国十八年(1966年)红卫兵摧毁祠堂朱氏历代祖先牌位,画像等。祠堂被充为公家仓库,琅岐供销社堆放农资化肥,加上年久失修,墙恒秃坏,木构腐烂,面临倒塌,因祠堂被公家占用,族人无能为力。八十年代朱氏族人向政府讨回琅山朱氏宗祠,后加以小规模固定修复。共和国四十九年(1997年)旅居台湾的朱敬则四十世裔孙朱立容(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还乡探亲祭祖,撰诗“恋家乡”,盼“统一”向福建省人民政府捐献几百万人民币于教育方面,被育为“乐育英才”。他撰诗曰“两岸本是同根生,时势弄人各自飞,但愿干戈玉帛化,共创中华万世春。”表现了台湾同胞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忱。号召族人重建祠堂,并捐资80万,在他带头下,琅山朱氏后裔纷纷捐款二百余万,共三百余万。共和国四十九年(1997年)农历八月动工,于共和国五十一年(1999年)五月竣工。经精心设计施工,宗祠更焕异彩。共和国五十八年(2006年)琅山朱氏族谱续谱结束,每户发放一本新族谱,古谱安留在祠堂。" n+ @; |/ e) e
  “董氏宗祠”与“朱氏宗祠”毗邻,是琅岐岛规模最大,装饰最美的祠堂。宗祠始建明嘉靖初年(约1522),祠面宽14.5米,纵深43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整个祠堂气势恢宏,雄伟壮观,雕梁画栋,流金溢彩, 建筑技术十分精湛。宗祠27幅楹联多为古代官宦名人所撰,如明代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黄道周撰写的“衣冠清节传三世,词赋声名著两都”引人注目。宗祠正厅悬挂的牌匾,有明崇祯皇帝赐给进士董养河的“帝座纶音”的牌匾,真是文物精品。下岐董家乃贤良后代,人才辈出,簪缨不绝,有一幅祠联“祖孙五经博士,父子两广大夫”,讲的是明代下岐董延钦和他的儿子董养河、孙子董谦吉三代联科的典故。董氏人家古代出士为官的很多,宗祠下厅回廊排列有“衔头牌”,是古代董氏任官的名片,显示董家的荣耀,很有研究古代官职的价值。宗祠旁边有“董公井”,饮水思源,表示对先祖的怀念与敬仰。* C6 j% ^) r! o* E
  “江氏宗祠”位于螯山北麓 也是临街而建,是福州十邑名祠之一。宗祠始建明万历年间,至今也有四百余年历史。宗祠宽16米,长40米,建筑面积640平方米。宗祠右边建有妥遗祠。宗祠四周火墙包脊,飞檐走壁,祠前双斗旗杆屹立左右,一对石狮獠牙舞爪。大门前有三级台阶,台阶旁边镶有抱鼓石。宗祠的门墙高大,中间“江氏宗祠”四字烫金楷书饱满工整。两扇边门上各刻“入孝”、“出悌”两字。从门面观之,蔚为大观,符合宗祠建筑规格。最为难得的是祠内十多幅楹联汇总近现代官宦名人如民国海军部长萨镇冰、民国福建省主席杨树庄、民国陆军上将林之夏、民国中央立法委员刘通,以及书法家王元龙、洪亮、锡元、郑复初、沈觐冕、朱棠溪、郑乃光、潘主兰的墨宝,各呈风采,令人驻足观赏。
: W4 b% L( J2 s; d! |! Q7 ]; N. T  “陈氏宗祠”也是临街建筑,坐北朝南,祠前两座石砌拱门跨街而建,两边拱门上镌刻“崇仰前贤”和“启裕后昆”,蔚为大观。宗祠祠额题镌“藤山衙前陈氏宗祠”八个楷书,系陈氏族人、著名书法家陈奋武手书。宗祠堂构辉煌,门墙高7.8米,祠宽14米,纵深40米,建筑面积560多平方米。宗祠里除石柱外,全部木质结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浮雕人物,形象逼真,山水花卉,装饰精致,整个宗祠显得古朴典雅。大厅悬挂“诗礼堂”匾额,为陈氏宗祠雅号,意为陈氏乃诗礼传家,是书香门第。这里最大特色是祠内20多对楹联出自全国书法协会主席沈鹏和19个省市自治区著名书法家之手,真草隶篆,风格各异,成为现代书法家作品大总汇,极大丰富了宗祠的文化内涵。
, F: k, G$ F& z% \$ w+ B  一条街里排列四个文化内涵丰富的宗祠,真是难得的景观,是研究古代礼制、官职、民俗、人物传记、地方史实和古代建筑等集中地。游览宗祠文化一条街,探幽揽胜,可增加古代文化知识。目前四个宗祠都是文物保护单位,都成立有管理委员会,专人值班看管,负责防火、防盗和卫生等工作。
, l$ ?. y$ N' K$ K. s. `[编辑本段]琅岐民间# E: v& _2 l: w, n- E  _7 a' J
  琅岐民间肩头戏( j- P9 ?5 W  V2 b* @
  肩头戏也是琅岐岛上一朵绽开的民间艺术之花,它是融高跷、闽剧、杂技、尺唱于一体的戏种,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繁当逢年过节、婚丧喜庆、庙会等,肩头戏踩街,招街过市,十分热闹,为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 C8 B. b8 m. y
  肩头戏别具一格,它是由20个身高体壮的小伙子组成的“台柱”,少男少女组成的演员班子和乐队班子。演员站在小伙子肩上,踩街时边走、边舞、边唱、边演。有时被群众围在中间演戏。由于肩头戏是站肩膀上演,就不用搭戏台,也能巡回演出,走街串巷,十分方便,所以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经久不衰。: ]3 y, y" @: a" l3 J9 t
  肩头戏技巧在于当活动“台柱”的小伙子和肩头上的演员配合默契,恰到好处,走起来必须上下保持身体平衡,步伐一致,否则就乱了套。这里就有杂技的功夫,难度也比在台上演出大的多。肩头戏在过去一般是演传统的闽剧片段,如《水漫金山》中法海和尚与“青蛇”、“白蛇”打斗的场面,还有扭秧歌、民间歌舞等短小精悍具,具有海岛特色,反映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节目。
% t9 n5 c3 f& x3 r# J* l  在“文革”动乱期间,琅岐肩头戏疲视为“四旧”破除。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百废俱兴,琅岐传统的民间艺术肩头戏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政策感召下又出台了。每当元宵等大喜大庆的日子,肩头戏活跃在海岛村庄和街巷。演员们还结合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上街宣传,深受农渔民欢迎。琅岐肩头戏在1997年6月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夕,还参加福州市庆回归文艺踩街庆祝活动,受到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7 [/ c$ P  D- M3 j! L" H  双龟五虎有传奇
  y/ y; Z! @1 }) G- l  在闽江入口,有“双龟把口”、“五虎守门”自然景观,如鬼斧神工,惟妙惟肖。“双龟”即双龟屿,形似大海龟,一雌一雄,一水之隔,瓢浮江心,把守海口,“五虎”即五虎礁,五座岩峰倚聚,形似五头猛虎,虎视眈眈,雄踞海门。
  S+ P8 p/ g9 e: R0 o  “双龟”至“五虎”航道古称琅岐港,为闽江下游三大港口(福州港、马尾港、琅岐港)之一,因江海通津,形势险要,古为兵家心争之地,国防要塞和对外通商门户港口。明航海家郑和下西洋,船队曾开进琅岐港避风,据《全闽明史》记载琅岐港形势称:“边有王埔,渡江塞海,发作九龙,南峙白云山,西为琅岐山,下有龙台,宋学士林存之所居也,白云山可观日,裔为张岐,有两石隐万石中,潮至,相击声如雷,故日海雷,故日海雷。跳而东,则壶江山,元海曲里也,有樟树林,天历二年(1329)中秋日沦海,而山独留,前有比龟屿,后有五虎山,青羊山,福斗山。”4 J; [8 ~& ^+ Q1 O& w
  “双龟”“五虎”还有一段神奇传说。元朝,蒙古人统治中国,统治者欺压百姓,宫逼民反。元末,明太祖朱元璋曾率农民起义军从海上进攻福州,要赶走蒙古人。兵船开到闽江口,遥见五虎礁,朱元璋突然头痛难忍,船队越靠近五虎礁,朱元璋头痛越厉害。他赶紧下令船队停止前进,退到海上。说也奇怪,船退之后,朱元璋头也不痛了,众官兵感到奇怪,不知什么原因?原来朱元璋是天狗星下凡的“真命天子”,狗会怕老虎,故此,兵船靠近五虎礁,朱元璋就头痛。正在进退两难之际,军师刘伯温献计日:“主公不可由五虎冒进,可改道由乌猪港长驱直入。”船至琅岐港,时夜幕降临,江中有两头大海龟挡住航道,船不能进。这双龟一雌一雄,白天分开南北,晚上会合一起渡江塞海。朱元璋急了,站在船头,手提宝剑指双龟喝道:“南归南,北归北,否则,休怪我宝剑无情。”那双龟见朱元璋乃“真命天子”,不敢违抗旨意,就慢慢地分开,各归南北,让出航道。这时,船上淡水已尽,军士口渴难当。朱元璋遥见江岸边有一岩石,高四五丈,光如镜,像一块牌子屹立江边,闪闪发光。朱元璋笑日:“些乃金牌也。”遂命兵船靠岸汲水,三军将士上岸,见岸边有一大水壑,泉水甘洌而清洁,将士争相饮用,糖神陡增百倍,兵船溯江而上,两个钟头就开到福州港,朱元璋乘夜色保护,神不知鬼不觉冲进福州城,把元兵打败,占领福州城。过几年,朱做了皇帝,念念不忘琅岐港汲水之事,便敕封“金牌”和“龙井”,并拔白银两千两重修金牌门“龙并”但由于地方官层层贪污,修“龙井”的钱没有落实,地方官只叫几个民工把“龙井”乱修一修,使“龙井”仅图虚名,“金牌”、“金牌门”、“龙井”从此得名。  P% }- c1 D5 [1 V, ~/ r* e
  如今,“双龟”、“五虎”航道也是中法马江海战的古战场。6 |! a, v9 R' W. T0 P# l4 p! |2 U
  如今,双龟、五虎已成为“闽江口一日游”主要景点。从福州台江码头坐快艇,不到一个钟头就到双龟、五虎海面。从琅岐轮渡码头乘船就更近了,沿途可饱览闽江两岸山光水色,金牌门古战场雄姿。
8 t$ {8 {8 \' c7 e  龙台驸马千古恨8 W; r/ E/ q! d+ u& X( t* K
  宋参政林存墓,俗称驸马墓,龙台驸马名闻遐迩,但知其名不知其真墓在哪里。据民间传说,驸马林存被皇帝误杀之后,赐金头御葬,造七七四十九台墓,所以其真墓葬于何处,难以找到。$ _! r5 _% J4 x6 `8 R
  龙台村确有林存墓,在村边附近九龙山北麓,但墓在文革期间已毁,只留下墓地。民间传说:林存中了进士之后,因年富力强,德才兼备,被宋朝皇帝招为驸马。有一天晚上,林存与公主戏玩,自吹家乡琅岐岛有“千里花园,万亩鱼池,双龟把口,五虎守门”。自己平时:“玩龙台,睡凤窝,吃金春白米,佐银鱼干汤。”还有:“日出西洋镜,雨落打十番”等美景,“双狮戏珠,九龙卧波,金鸡报晓,白猴镇江”等等自然景观。公主听后不信其言,以为驸马戏弄金枝玉叶。第二天,公主上朝奏父皇,说驸马口出狂言,大吹其家乡琅岐岛如何堂皇富丽,如蓬菜仙岛,比皇宫还胜十陪。皇上听到驸马“玩龙台,睡凤窝”这明明是欺君之罪。什么“千里花园,万亩鱼池”,我皇宫御花园也没有这么大,这不是蔑视皇家。皇帝越想越气,第二天就下旨命太临到琅岐岛调查驸马有否谋反之罪。
, A) s8 W: I/ l0 T( p1 p  那太临也是琅岐人,与驸马素有私怨,有一次,太临借半副銮驾回故乡琅岐岛省亲祭祖,很是威风,并在家乡办几桌酒请父老宗亲,与太临相比,十分寒酸。龙台族人对驸马说:“太临是你奴仆,还带半副銮驾回来,文武百官个个巴结,你身为驸马,冷冷清清回乡,太临也看不起你。”驸马道:“为官要清廉,不要讲排场而劳师动众,太临狐假虎威,我要叫他丢脸。”随即,驸马就写了几字,叫人送到太临家中。太临正在陪乡老族亲饮酒,见是驸马派人送信,信中叫他到龙台找驸马,有急事面谈。太临心中不高兴,但也不能不去。到了龙台村,驸马故意把筷子丢在桌下,太临也只好爬到桌下为驸马拣筷子,非常狼狈。酒残席散,太临愤愤而归,从些两人结下私怨,太临一心想雪被侮辱之恨就是没有机会。这一次,皇上命太临回乡调查驸马历史及在家乡所作所为,他非常高兴,认为雪耻的机会来了。他回到琅岐岛玩了几天就回京,面奏皇上,说驸马林存十条大罪,诬告驸马原是海洋大盗,勾结盗贼积草存粮,招兵买马,想谋反大业,夺取大宋江山,还说驸马玩龙台,睡凤窝是存篡位之心,乃欺君之罪。皇上以为太临与驸马同乡,不会说假话,而且皇帝最怕臣子欺君,谋反大业,就怒气冲冲,下旨叫武士抓拿驸马,推出午门斩首。
: t! ^; \  u# s  公主听说父皇要斩驸马,哭哭啼啼去找母后,皇后与公主上朝,奏请皇帝,要为驸马求情.皇上问公主日:"驸马对你讲的那些话是什么时候讲的."公主答道:"是晚上睡时戏言也."皇上恍然大悟,些乃冤枉.心想,杀了驸马,不是叫自己的爱女一辈子守寡?遂下旨免死,并叫王宰相重新审理.可是,那太临还没等午时三刻,就把驸马杀了,人头落地,无法挽回.* j2 `1 n- z5 i+ V- a3 w
  王宰相也是琅岐人,素来对驸马十分了解,见驸马被错杀,愤愤不平,面奏皇帝日:"驸马所言句句是真,不是欺君,更没有谋反之意.龙台,凤窝是琅岐岛的两个村,龙台村是驸马家乡,驸马玩龙台那有什么错?而且驸马经常睡在凤窝村其舅父家中,这也是无可非议的.琅岐岛确实有双龟,五虎,双狮,九龙,金鸡,白猴等岩礁,山峰,因形像而得名,而且琅山油菜花遍地,山花盛开,好似千里花园,闽江口碧波万顷,天然鱼场,更无蔑视皇家富丽堂皇之罪.而且,金春大米即大麦,银鱼干汤即海蜇皮,至于日出,雨落不过系自然景观罢了."6 O, ?& a1 v6 l. E
  皇上经宰相说明,才知驸马所说的话,不是妄言,十分后悔,遂下旨将太临午门斩首.
. Y" V7 a5 m$ c6 s  驸马即死不能复生,可惜公主也成了寡妇,为了安慰公主,帝赐金头御葬.龙台驸马成为千古遗恨,其故事一直流传到今.省闽剧团还把龙台驸马故事编成闽剧演出,剧名就叫<龙台遗恨
发表于 2009-11-22 09: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已经发过了吗
发表于 2009-11-22 22: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HISTOR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NOFACE|海华网  

GMT-5, 2024-5-2 21: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