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 发表于 2010-1-25 04:07:14

中医化湿疏肝运脾治甲肝

甲型肝炎在流行地区多见于6个月龄后幼儿,随着年龄增长,易感性逐渐下降,所以甲型肝炎在成人中较少见。本病在临床上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淤胆型与重症型四个类型,病程为2-4个月。

  1、化湿运脾法

  慢性肝炎患者常因湿困脾土而致运化失职,出现脘腹闷胀不适、食后胀甚、食欲不振、肢体困倦、神疲无力、大便溏泄、舌苔白腻或垢腻、脉濡等,日久则机体日趋衰弱。

  徐老认为,此时当务之急应想方设法启脾进食,使消化吸收功能尽早得以恢复。但治病必求其本,脾湿不化,便无从达此目的,故宜先投用化湿运脾法。临床运用之时,尚须注意清温之分,湿兼热者当用清化,湿兼寒者宜投温化,至于有虚实夹杂之象者,又当酌情兼顾。

  主方选茵陈平胃散、四苓散等。常用药物:茵陈、藿香、苍术、厚朴、陈皮、半夏、猪茯苓、泽泻、苡仁、车前子等。若湿热重,苔见黄厚腻者,加黄连、蔻仁;苔见灰厚腻者,则黄连与草果仁同用;兼有湿浊,厌油纳差者,加佩兰、冬瓜子、炒楂曲、生麦芽;湿阻气滞,腹胀甚者,加大腹皮、槟榔、木香等;脾虚明显,知饥食少,纳后不运,苔薄白者,加党参、干姜、炙草,苍术换白术;脾阳虚而病久不已,舌质淡,可加附子、干姜等温运化湿之剂。

  2、疏肝运脾法

  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有云:“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者,宜疏肝。”徐老认为,慢性肝炎患者,往往由于疾病缠身,久治不愈而有情绪低落、心情抑郁、肝区或两胁下隐痛作胀、口苦等肝失条达,肝郁气滞的表现。肝郁失疏,则易乘侮脾土,故临床除有肝郁之证外,又可伴脘腹痞满、纳谷不香、四肢乏力、大便易溏等脾失健运的表现。

  此时治疗,徐老强调应重在疏肝,肝气得舒,则脾运可复,且疏肝之法是中医药最具优势特色的疗法。然脾运受制经久,每可兼有湿邪,因此,运脾化湿之品也常须参用,更有病久而入络者,则又当兼通血络。  主方有逍遥散、四逆散、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方。常用药物:柴胡、白芍、枳壳、郁金、香附、延胡索、党参、白术、茯苓、炙草等。若便溏苔腻者,加苍术、厚朴、炒楂曲;腹胀纳差者,加木香、砂仁;肝区疼痛明显者,加路路通、橘络、当归、红花、丝瓜络、王不留行等通络止痛之品。http://www.tycool.info/fu/01/01.gif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化湿疏肝运脾治甲肝